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
首页» 动态新闻» 学院新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简报(三)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简报(三)

  分会场讨论代表汇报

  分会场一代表的汇报

  本论坛主要聚焦于教育学的传统,同时关涉到传统的教育学:1、我们如何理解教育学;2、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学,什么样的传统,主要从两种路径展开,一方面是聚焦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内部发展来展示,论坛认为,在价值的层面,中国教育学表现出了较强的伦理取向,从认识的层面,中国教育学表现出对经典对权威的崇尚,我们传统的教育学较为强调直觉的经验的作用,在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聚焦于一个学派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强调面向实践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对教育学;另一方面是聚焦于跨文化的比较的视角,通过与德国、英国和美国教育学的比较,中国的教育学在发展中紧迫性的问题是知识在社会层面所具有的效应;3、我们在这样的传统的教育学的背景下,我们中国教育学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回归教育学场域当中的人的需求和教育学本身的需求;回到马克思的原点;要回到对话和批判的过程中;要回到教育学的文化根基,要重启教育研究的古典;强调中国的教育学确实有很强的致用的传统,但是更要强调知的作用,通过提高知识的建构来推进教育学的发展。

  

  分会场二代表的汇报

  王佳佳老师对论坛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总结。论坛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变革的历程和现状、教育学变革的方向和教育学变革的方式和路径 。同时,论坛也表现出显著的特点,王老师主要归结于三点:主题集中、观点聚焦;问题尖锐、讨论深入;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分会场三代表的汇报

  高小强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本论坛的情况进行了总结:(1)参会人员的介绍;(2)报告主题的介绍,论坛主要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实现、胡德海的教育学核心观点、阿伦特的教育思、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和威廉·哈里斯的教育思想。(3)对报告的要点进行了摘评。认为我们要像“古人”那样言说和行动,面对教育学危机,在人群中,要把说的做出来,也要把做的说出来。

  

  分会场四代表的汇报

  何齐宗老师将论坛氛围两个阶段即规定动作,按照会议安排八位代表先后发言;自选动作,与会者就教育学的本土实践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第一,研究者对本论坛的主题“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实践”进行了讨论,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即是本土的,故而应该将本论坛主题确定为“教育学的本土实践”;第二,教育学本土化的内涵;第三,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也就是教育本土化的价值;第四,教育本土化的可能性;第五,教育学本土化的困境;第六,教育学本土实践的对策,主要集中于构建本土实践的话语体系,重视文化传统,开展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平等对话,创建教育学派等。

  

  分会场五代表的汇报

  李伟老师将本论坛的主题总结为:(1)教育学之研究 ;(2)教育学之理论;(3)教育学之分类;(4)教育学之建构;(5)教育学之人。同时对本论坛汇报的八位参会者的观点进行了一一述评。

  

  

  自由发言

  毛金德(北京师范大学)

  从教育学的合法性危机出发,从高等教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对于教育学的学科归属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知识治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学科化的知识治理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教育学的独特性是什么,一门知识能够在大学存在,要么具有育人的功能,要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可以设想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教育学视角,与其就这样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不如走向实践当然不是实践主义 我们知道,教育学根本上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与其要求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知识体系,不如在实践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学学科体系。

  

  刘冬冬(沈阳师范大学)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关注教育,关照教育发展和教育认知,满足教育培养人的要求,设计可持续发展路线,换一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界定教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的反思,要处理以下关系:模仿与创造,凸显教育创造;成器与成材,束缚与树人,负载与财富,消费与生产等的关系。作为一个新的标志,我们要呼唤主体性教育,以学校为基础,持续整个人生的终身教育,后进性教育,可再生的教育。

  

  曾素林(赣南师范大学)

  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启示,我们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学中的作用。细致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为我们探索教育学派的奠定合理的基础。所谓的教育学的本土化不仅仅是和中国的实际实践相结合 还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我们不应该割裂外国教育学和传统教育学的联系。

  

  邓守福 (华中科技大学)

  杜威教育思想与杜威学校实验的关系研究,以往的思路是将具体的历史予以不断概括化、抽象化和本质化,建构出的是超越历史的逻辑关系,最终会剥离具体的历史人物与具体的历史活动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力求还原真实历史关系,采用维列鲁学派的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对实验过程中杜威加以分析。分析指出杜威呈现了三重角色:主体启蒙者、工具设计者、规则制定者。对三重角色的进一步分析揭示出杜威的两个追求:超越二元对立哲学体系的学术追求和建构民主社会的人生追求。我们需要教育学自觉,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不是割裂的。

  

  满忠坤(聊城大学)

  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危机的问题。定位是否有危机,无论从人员资金还是其他方面,目前是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教育学的学科归属、学科立场问题。我们要明确学科分类的依据,在二分法和三分法之下,教育学的学科归属是不一的。教育学的本土化 、实践化和教育学派的创建,这三个表述只是表述视角不同,都是中国的教育学人研究教育学,对于中国教育学派的问题,更加倡导用“创生”中国教育学,明确我们的立场,我们的视角,才能有自己的中国的教育学。

  

  李方(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

  教育学是一门具有不确定性体系的学科,教育学是一门复杂性的学科。到目前为止,教育学有几百部,但是教育学体系是五花八门,没有不可替代性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概念没有严格的逻辑系统。

  

  马凤岐(汕头大学)

  我们教育学研究者要善于做“工人”,而不能都做思想家。对于教育基本理论是干什么的 ,提供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谈到我们研究的学风的问题,我们在引用新的概念时一定要有新的视角,如过程教育学的本体教育学为教育学带来了什么,学科立场 新的理论一定要有新的视角和作用,要和实践相结合。

  

  刘磊明(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产物,反过来又支配着20世纪以来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家、国家主义的概念,经历了引介、改造、更新与生产的复杂语际实践。从国家观念的人为建构,专住于文化精神的特殊语义,刻画了复杂的国家主义教育理论类型。国家主义教育理论涉及概念、范畴、命题、判断,既不是中国本土生长的理论花朵,也不能直接归纳为西方经验的简单复制,悬置历史语境、以今释古的理解与评价国家主义教育,都有失公允。

  

  黄路阳(安康学院)

  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认为没有一个学科的教科书会以问题来作为一章一节的标题,如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学的学科缺乏概念化,教育学的本身没有形成概念体系,个人认为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教育的个体制约性和个体的教育制约性。同时,教育学并没有关于教育现象的真正知识。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夏正江(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何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可能性和未来来看,教育学是而且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 正如人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期一样,正是这个漫长的成长时期使得人成为以最为高级的动物。同样,教育学要成为一门伟大的学科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 且教育学有独特的研究问题,比如师生关系和惩罚,其他学科如法学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对于惩罚的界定都与我们全然不同。我们还有独特的理智成就、 独特的关键知识和知识体系,以此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哲学的教育学、科学的教育学和行动的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温宏宇(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的独立问题,教育学走到今天还没有数学、心理学,我们教育学人是不是一直在受着独立的错误引导,我们更应该在独立之外考虑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共生”的一面。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只是理论跟不上实践的问题,同时理论还可以指导实践、解释实践。 谈到教育学不成体系,我们是否总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摆在一个不太高的地位,事实上我们教育学应该做一个包容的学科,不应该和其他学科去比较。

  

  邹先进(赣南师范学院)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关注互联网的教育学,考虑线上教育学和线下的教育学的关系。

  

  

  闭幕式致辞

  

  在闭幕式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扈中平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呼吁摆正教育的地位,换一种思路思考教育学。扈中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年会的基本情况,认为这次年会是一次大规模、高质量的学术年会,取得了圆满的预期效果。

  闭幕式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涂艳国教授宣布第十六届学术年会的承办方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作为下届学术年会承办方代表向与会代表做了承办发言,陈述了筹备下届学术年会的相关事宜,并诚挚邀请与会代表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下届学术年会。

  最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涂艳国教授宣布大会胜利闭幕。